摘要:4月20日,PPIO边缘云联合创始人&CEO 王闻宇接受TGO鲲鹏会线上采访,深度复盘了连续创业背后的故事和经验,并挖掘剖析了国内外边缘计算行业的市场环境,以及分享了PPIO在此赛道的机遇与挑战。
王闻宇,2004 年在大学期间创立全球安装量最大的视频播放客户端 PPTV,此后连续创业,在 2018 年与姚欣共同创办 PPIO 边缘云,开发了分布式计算、存储、网络服务的边缘云平台,为客户提供符合低时延、高带宽、海量数据分布处理需求的边缘云计算服务和解决方案。
作为连续创业者,王闻宇此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奔波。他很珍惜能与客户、同行见面的机会,因为共处在云的大赛道中,每次交流都能有新的启发与收获。如今受疫情影响,对外联动的脚步不得不停止,但王闻宇依旧积极对待这段时光。「居家办公也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关注内部产品,思考未来发展。边缘计算赛道是一片蓝海,本身是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,所以相关类型企业前景广阔。」
王闻宇选择擎天柱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和会议昵称。擎天柱的使命感以及领袖气质,也和王闻宇自身的理想与追求不谋而合。
天生的“创业基因”
说起第一次创业,王闻宇记忆犹新。十几年前,当时还在大学读书的王闻宇与姚欣创立了 PPTV。初次创业始于爱好,王闻宇是个不折不扣的球迷,那时虽能从网络上搜索到视频直播链接,但每当大型比赛的关键时刻,总会出现延迟和卡顿,甚至无法播放。王闻宇和姚欣在 ACM 竞赛相识,彼此间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他们对于创业一拍即合,「 能在一起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,值得全心投入。」 当然不仅有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激情和决心,他们同时也思考了未来的趋势与技术。当时 P2P 是一项全新的技术,特点是人越多速度越快,可以很好地解决广大球迷的痛点,而且互联网内容视频化一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,于是 PPTV 应运而生。
在王闻宇看来,创业是令人“上瘾”的,自己似乎天生有适合创业的基因:爱折腾、爱挑战,随时思考什么样的事能够改变未来,并且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力。提到标签,王闻宇认为创业者、管理者、企业家,其实只是三个不同阶段,各有侧重。「创业者需要聚焦如何带领公司找对路、把路跑通,就像巴菲特的雪球论,找到足够长的坡,才能滚出一个足够大的雪球,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;当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,如何做增长,在赛道中脱颖而出,这更多是管理者的职责;当公司达到一定体量,甚至建立起壁垒,企业家可能不只需要考虑商业逻辑,更多是对社会的回报。」王闻宇希望自己是技术型的创业者,因为这样能永远保持创业的精神和初心,在公司发展中随时思考,寻找到新的路。
王闻宇与姚欣
要做一件事,必须足够大
创立 PPIO 边缘云也是顺其自然的。2018 年,王闻宇在硅谷游学期间和 Google、Facebook 很多工程师谈到闲置的计算资源,此前他刚刚拿到了 AI 世界奖项,对智能调度算法非常感兴趣。正巧在课余时间受到美剧《硅谷》情节的启发,便想到可以通过 AI 智能的调度系统让闲置资源在世界范围高效配置,随后回国创业便坚定地选择了边缘计算赛道。在王闻宇看来,要做一件事,必须足够大,并且符合自己的眼界和能力。所以 PPIO 有个特点,在成立的第一天就确定了使命:“汇聚全球计算资源”。
从 To C 赛道转向 To B,看似跨度不小,但在王闻宇眼中,这二者没有本质区别,都是在解决需求。「其实 To C 比 To B 要简单,To C 往往解决个人用户的需求,这类需求很容易被感知到;To B 需要解决某一类企业的需求,要对行业的认知足够深,才能了解到真正的需求点,打通解决方案。而往往企业是非常理性的,容错率很低,毕竟市场选择很多,如果有错误,客户就会对供应商进行替换,所以 To B 更强调服务意识。」
在创业之初,王闻宇就对边缘云的发展前景及市场现状做了很深入的分析。从目前市场来看,传统云计算和边缘云之间,是相辅相成的补充关系,二者各有特点。从服务器的部署位置来看,中心云主要部署在城市主干网和互联数据中心,而边缘云主要覆盖在城域网,刚好互补。而边缘云也有它的独特之处。「未来世界,算力是无处不在的,人们对于超低延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,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」
就边缘计算的市场发展前景来看,目前还处于早期,主要落地在非关键领域,包括音视频、云游戏,VR/AR 等,后期会逐步向关键领域发展,如车联网,自动驾驶,远程手术,智慧城市。一些具有强计算能力的终端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将大规模增长,这些交互界面和终端设备,将实时产生更大规模的数据。所以未来的技术架构,一定是“云边结合”的,如云游戏中,视频、动画内容更适合在边缘进行渲染,中心云来做账号、状态等数据量的留存,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。
前段时间 PPIO 边缘云刚获得了过亿元 A1 轮融资,但王闻宇坦言,公司并不会有什么大动作。「To B 难以创造需求,需要等待时代性机会的出现,所以一定要具备长期心态,要有耐心。」 边缘云是一个十年级别的赛道,应用场景也是分阶段逐步出现的,每次都要“跨越鸿沟”。所以 PPIO 要做的就是专注领域,让边缘计算下沉到地市区县,满足用户需求,离用户更近。修炼内功,依靠稳定的专业服务器,基于微型数据中心,打造更低延时,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。正所谓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
找到正确的路,舍九取一
技术人出身,从 CTO 转向 CEO,对王闻宇来说也有不小挑战,所以他始终在不断学习。这些年,他总结出四个方面的感悟。
· 首先是战略意识。找到正确的路往往要舍九取一,最终坚定唯一的方向并把它打透。市场中机会众多,如果把有限的兵力分散到多个阵营,往往都无法深入。找到正确的杠杆,只需要用很小的力就能撬起很大的市场。
· 其次是财务意识。王闻宇开玩笑地说,「CEO 需要整体把握公司估值和现金流,提前思考预测,每次都要具体核算成本和利润,甚至“吹牛都要打草稿”。」
· 第三是销售意识。并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出去,本质是如何让产品变得被需求。对于销售意识的积累,一定要躬身入局,亲自去做实践,当然过程中是很难的。跟代码打交道,一敲回车命令就响应了,但和客户打交道则需要思考更多。不过只有自己真正懂销售,才能找到优秀的销售人才。
· 最后是管理意识。做技术可能更关注技术本身,但很少去关注个人发展和团队成长。技术人员往往会出现一个现象,“要么不说话,说话就是提离职。”反思十年前的自己,王闻宇当时和比较有个性的人难以合作,但现在他却很喜欢用有想法、有野心的人,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一旦发挥出来,所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。
PPIO 发展迅猛,必然会涉及到团队扩张。谈到用人标准,王闻宇欣赏有自驱力的人才,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清晰,在工作中以成就感驱动。LinkedIn 联合创始人里德·霍夫曼所著的《联盟》,让王闻宇在企业管理方面收获颇丰。其中提到一个关键词——“球队文化”,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亲密的家庭关系,而是球队跟球员。球队的目标是夺得冠军,而个人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前锋、后卫甚至世界球星。在个人成为明星和球队夺冠,二者相辅相成。公司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,员工也要树立成长目标,而管理者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指派任务,而是要找到更多自燃型人才,帮助他们梳理清楚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间的关系,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成就企业。
王闻宇很提倡用“二元学习法”思考问题:同样一件事,需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入手,从而推演出最合适的路径。比如用火箭创业的方法来做思想实验,全面考量实验市场规模有多大,以何为切入点、自身是否具备足够优势;用精益创业的的方法做实际检验,投入极简的原型产品收集反馈并快速迭代。动静结合,从而更深入地看到事物本质。
内心的孤独感是必然的
创业者、CEO 是拓荒者,内心的孤独感是难免的。因为 CEO 要为公司负责,纯结果导向,所以看问题更多是全局视角,压力很大。但王闻宇和姚欣都有多年创业经验,分工明确,彼此之间的能量很互补。而且二人又有多年的合作经验,在创业过程中能有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同样的维度思考问题、沟通讨论,是能够大幅度缓解孤独感的。在工作中,王闻宇感觉自己非常充实。每天思考战略问题,而不是陷入无意义的内卷中,很多问题都会有整个团队来合力解决,这种充实能很大程度缓解焦虑。
上海二组小组活动,王闻宇右二
其次,王闻宇认为深度加入一个社群对缓解孤独感有很大帮助。王闻宇所在的 TGO 上海二组,创业者占百分之八九十,每次的小组交流让大家发现,孤独感是共通的。每月一次的小组会上,所有成员都能深入透彻地探讨问题、倾囊相授,有人说出目前遇到的困难,其他组员可能对此早有思路。前段时间 TGO 上海二组就对目前人才市场的招聘难、招聘贵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,最后得出结论:“在招聘时要对岗位有清晰的画像,明确候选人对公司产生的价值。对于特别需要人,花更大成本也需要争取。”这种放下包袱地交心之谈,也让王闻宇对于彼此间的强链接非常珍惜。「创业过程中内心的孤独和工作的充实是相辅相成的,很幸运我能遇到很多伙伴,这也让我在创业中感受到极大乐趣。」
Q&A
TGO:您认为现在边缘计算国内外的市场如何,什么时候会爆发,最后会落地在哪些场景呢?
王闻宇:在娱乐和音视频领域有个神奇公式 :用量 = 在线设备数 x 在线时长占比 x (码流率 + 计算量) 。从设备视角看,目前国内手机在线设备数在十亿级别,智能电视在线设备数大概在一亿级别,VR/AR 等新型设备在国内刚起步。《跨越鸿沟》这本书中对于硬件发展规律有所描述,当硬件的全球出货量达到美国人口的 1/10 时,也就是 3000 万左右,就会迎来爆发。目前 Oculus 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 2000 万左右,而且在不断增长。从在线时长视角来看,以我们最常用的手机为例,目前视频、游戏、社交的时长几乎各占 1/3,而且游戏的趋势是Streaming化,如云游戏。从单点算力视角来看,点播和直播重带宽,轻计算;云游戏、VR/AR、元宇宙等重计算,重带宽,所以对于算力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。另外VR/AR由于人眼的清晰度,未来几乎需要双8K甚至双16K分辨率,其高清带来的带宽消耗,也是现在手机视频的上百倍,这也是巨大的资源消耗。
比尔盖茨说过,“人们总是对于短期的趋势过于乐观,对于长期的趋势过于悲观。”,我认为边缘计算的大风口在三到五年,或许来得更早。
TGO:您认为 PPIO 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/ 机会是什么?PPIO 为之做了哪些准备?
王闻宇:PPIO边缘云和中心云最大不同在于在于节点下沉,离用户更近,不能像建设中心云的方式来建设,边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异构。在此情况下,PPIO 主要做了3个技术,在异构的资源上建立起云IaaS和云PaaS服务。
· K8S@Edge:标准开放的云原生技术和能力来实现边缘以后资源的编排 。我们基于目前最主流的容器引擎 K8s,在边缘云领域进行了创新,提升对资源的弹性纳管能力,实现了效率的极致。
· SDN@Edge:服务边缘云分布式节点场景的创新 Overlay 网络服务框架。我们抛弃了传统网络中使用的树状结构,参考服务网格(Service Mesh)思路,提供面向服务的点到点发现、路由和稳定通信能力,并发式的实施监控预警、流量预测等。任务运行过程中,一旦发现某个节点有问题,就会通过路径寻优的方式,找到最适合的路径来支持或疏解,从而保证了云协同的流畅度,以及高质量的网络服务。
· AIDevOps@Edge:云边智能协同方案对传统自动化运维进行升级,更好适配边缘计算环境 。PPIO 对传统的 DevOps 方案进行智能化改造,利用改进的 Boosting 模型,对业务需求波动进行时空预测,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和不同客户的 SLA 等级,利用 EdgeMatrix 框架进行业务调度优化,并结合 K8s@edge 进行运维部署,极大提高边缘计算场景下的产品交付质量和运维效率,以及边缘节点的资源利用率提升。